信息中心

综述:适合滨州西周密25病害防治用药配方


西周密种植后最先得的是病毒病,整枝管理时容易得细菌性感染,管理不当得枯萎病,白粉病在西周密25品种发病率极高。

滨州西周蜜白粉病用药配方

一、化学防治。发病初期应及时喷药,药剂要交替轮换使用。可选用40%氟硅唑乳油、50%醚菌酯水分散粒剂、20%恶咪唑可湿性粉剂、25%咪鲜胺乳油、15%抑霉唑乳油、30%氟菌唑可湿性粉剂(浙江禾本科技有限公司)、啶菌酰胺、多抗霉素、四氟醚唑、丙森锌、乙嘧酚、露娜森、锐效嘉 、50%硫磺·三唑酮悬浮剂、62.25%腈菌唑·锰锌可湿性粉剂、32.5%苯甲·嘧菌酯悬浮剂、43%戊唑醇悬浮剂、70%代森联干悬浮剂、6%氯苯嘧啶醇可湿性粉剂、12.5%烯唑醇粉剂、5%亚胺唑可湿性粉剂、10%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等喷雾防治,每隔5~7天喷雾一次,连续用药2~3次。

叶霉病

二、甲基托布津 、扑海因、叶霉净、霉威、春雷霉素(加瑞农)、杜邦克露、异菌脲、腐霉利、苯醚甲环唑、氟硅唑

三、西周密25枯萎病防治

1症状

西周蜜枯萎病又称萎蔫病、蔓割病,甜瓜上发生较重。典型症状是萎蔫,全生育期均可发生,多以抽蔓期到结瓜期发病最重。播种后发病出现烂种,苗期造成子叶或全株萎蔫,茎基部变褐缢缩呈猝倒状。进入开花至坐瓜期发病,植株叶片从基部向顶端逐渐萎蔫,中午尤为明显,初期早晚尚能复原,数日后全株叶片萎蔫下垂,不能恢复。茎蔓基部缢缩,表皮粗糙,常现纵裂纹。湿度大时根茎部呈水渍状,表面有时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层,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。有些病株根变褐色,易拔出,皮层与木质部易剥开,维管束变褐色。


药剂防治: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98%恶霉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、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37%多菌灵草酸盐可湿性粉剂500—600倍液、3%恶霉·甲霜水剂600—700倍液、95%恶霉灵精品3 500倍液。利用恶霉灵对镰孢菌和生防木霉菌的敏感性差异与木霉菌结合施用。提倡施用每克含1.5亿活孢子的木霉菌可湿性粉剂,每667平方米用制200—300克对水喷雾,与恶霉灵混用时加入恶霉灵的量按667平方米常用药量混入,防效明显高于单用木霉菌或恶霉灵,防效可达79.27%。


四、整枝管理时细菌性感染涂抹药剂

生产中瓜农应尽量少给植株造成伤口,尤其是连阴天时尽量不要从事打叶、落蔓等操作。打叶应在浇水前3—5天的晴天上午进行,此时蔬菜体内的水分含量相对较低,疏叶后不易产生伤流,有利于伤口的愈合,减少伤口感染细菌的几率。打老叶或摘果时,若留下的叶柄、果柄太短,病害很快侵染茎秆,将会加大防病难度。瓜农应将植株上留下的叶柄、果柄留得长一些,给病害侵染茎秆留出时间,注意打叶、摘果技巧,减小伤口。整个大棚整枝打杈结束后,瓜农应及时用百菌清600倍混加农用链霉素4000倍进行喷雾,避免病菌从伤口侵入。整枝打叶是蔬菜生产中的一项常规措施,然而,在下乡走访时发现,很多菜农在整枝打叶过程中不注重细节,造成的伤口成为很多病害尤其是细菌性病害的传播途径,加剧了病害的发生。


瓜农大棚里25剪除后虽然用药剂进行涂抹,但是由于只涂抹了剪口处,留下的小段叶柄上又侵染了细菌性病害,有的长了灰霉。棚内几株哈密瓜茎秆发黑,茎秆外面开始流水,剖开茎秆可见里面已经水烂,防治困难。而茎秆染病恰恰是病菌从打叶后留下的伤口侵染所致。
植株一旦发病,想彻底治愈难度很大,这就要求菜农在打叶前后从细节之处着手,避免病害发生,而不应亡羊补牢。


一是全棚喷药与药剂涂抹相结合。整个大棚打叶结束后,应立即喷施一遍药剂,防止病菌从伤口处侵染。可在疏叶后用百菌清600倍混加农用链霉素4000倍进行喷雾,药剂涂抹具有用药集中,针对性强的特点,瓜农在涂抹药剂时最好选择晴天气温最高时涂抹,若在清晨或傍晚涂抹药剂,病患部总是湿漉漉的,会影响防治效果。除时间上注意外,涂抹时不要只涂抹伤口处,最好用毛笔或刷子将伤口周围也一并涂抹上,这样不仅对整个伤口处形成较长时间的水膜,这为细菌的侵入提供了条件,因此,瓜农最好在药剂中添加细干土以达到吸湿的目的。


二是用可杀得叁仟、中生菌素等细菌性药剂涂抹在病处(注:不要掺水用药粉涂抹效果好),喷药用细菌性药剂如:可杀得叁仟、中生菌素、叶枯唑、噻菌铜(龙克菌)、春雷.氧氯铜、农用链霉素、噻唑锌、氢氧化铜等喷施。


另外细菌性病害症状的观察
传染性病害的病原有真菌、细菌、病毒、类菌原体、类病毒、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。这些病原所致的病害都具有传染性,在田间发生时,一般呈分散状分布,具有明显的由点到面,即由一个发病中心逐渐向四周扩太的发展过程。有的病害在田间扩展还与某些昆虫有联系。根据“四大传染性病害的田间区别”作初步判断。传染性病害的各类病原除病毒、类菌原体及类病毒外,在病部都产生病征。真菌病害的病征很明显,在病部表面可见粉状物、霉状物、粒状物、锈状物等各种特有的结构;细菌病害在潮湿条件下一般在病部都可见滴状或一层薄薄的脓状物,通常呈黄色或乳白色。干燥时干涸成为小珠状、不定形粒状或发亮的薄膜。这些是细菌的溢脓,是细菌病害的病征。作物细菌病害表现各种类型的症状,不同属的细菌侵染作物后引起的症状有所不同。
棒形菌属细菌主要引起萎蔫,假单胞菌属细菌主要引起叶斑和叶枯(少数枝枯、萎蔫),黄单胞菌属细菌主要引起叶斑和叶枯,土壤杆菌属细菌主要引起瘤肿(少数畸形),欧文氏菌属细菌主要引起软腐(少数萎蔫和枝枯),劳尔氏菌属主要引起青枯萎蔫。一般来说,叶斑或叶枯型的细菌病害,不是假单胞杆菌属就是黄单胞杆菌属细菌引起的。至于一种软腐型的细菌病害,首先要考虑是由欧文氏菌属细菌引起的;萎蔫型细菌病害的情况比较复杂,但是根据我国目前发现的情况,主要是棒形菌属和假单胞杆菌属细菌引起的。由于假单胞杆菌和黄单胞杆菌这两个属包括将近3/4的作物病原细菌,所以叶斑和叶枯是最常见的细菌病害。
许多细菌性病害的病斑带有水渍状,有时可以作为诊断的特征,但并不是所有细菌病害都是这样。例如,黄单胞杆菌属细菌侵染后形成水渍状病斑的可能性大一些,而假单胞杆菌属侵染引起的病斑就较少表现水渍状,有的只在侵染前期或空气湿度很高时才表现一定的水渍状。

病部有时有菌浓排出。菌浓灰白色到黄色,珠状或其他形状,干燥后在表面形成菌膜或胶粒。菌浓在叶面上最常见,有时茎部肉状果也有菌浓排出。但并不是所有细菌病害都有菌浓,所以只能作为诊断的参考。
蔫萎型细菌病害,将病茎横切,可见维管束变褐色,用手挤压,可从维管束流出浑浊的黏液,利用这个特点可与真菌性枯萎病区别。也可将并组织洗净后,剪下一小段,在盛有水的瓶里插入病茎或在保湿条件下经一短时间,从切口处有混浊的细菌溢出,这是诊断细菌病害比较简便而相当可靠的方法。
腐烂型细菌病害的病部软腐、粘滑,无残留纤维,并有硫化氢的臭气。而真菌引起的腐烂则有纤维残体,无臭气。